« Home | 平淡的一天 » | 好多魔鬼 » | Novia生日快樂 » | fyp » | 阿菲生日 X 初三赤口 » | 初二 » | 等狗年 » | 年宵(3) » | 年宵(2) » | 維園行年宵 » 

Sunday, February 05, 2006 

慕尼黑復仇名單

【明報專訊】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,沒有人會想到大會主題竟是﹕殺人填命,以暴易暴。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公開脅持謀殺,經電視播出,轟動全球。德國警方無能為力,以色列政府立即下暗殺令,狙擊兇手。史提芬史匹堡(Steven Spielberg)重新再寫這一張殺人名單,跟舒特拉手上的救人名單不再一樣。

外界一般指《慕尼黑》(Munich)是十二年前《舒特拉的名單》(Schindler's List)的續篇,因為都是一場有殺無賠的歷史殺戮,前者發生在爭金奪銀的奧運會,後者則是炮火橫飛的戰場,慕尼黑奧運會中11條以色列人命,雖然不及整個猶太民族幾近被滅絕來得震撼,但是在宣揚公平競賽的運動場,竟然發生涉及政治的謀殺事件,恐怖分子的瘋狂行為,無疑是向世界國民開戰。

史提芬史匹堡接到《慕尼黑》的劇本時,正在拍攝《強戰世界》,戲中邪惡的外星人降臨地球,把城市摧?,把人類滅族,父女分離,為家人重聚而戰,二次大戰時期的猶太情意結仍然是史匹堡的夢魘,所以奪去11條以色列人命的事件觸及他的神經,並不奇怪。

表面上,整件事的受害者是以色列人,《慕尼黑》把事件重演,甚至揭開巴勒斯坦恐怖活動,理應是為當日受害運動員翻案,重申公理所在。在電影開拍之初,電影公司甚至打醒萬二分精神,深怕恐怖分子會到片場突襲,對導演不利,令整個拍攝計劃告吹,所以拍攝期間都顯得十分低調,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
反惹以色列猶太人抗議

但有趣的是,當電影完成後,經過幾次試映,提出抗議、要杯葛影片的,竟然不是巴勒斯坦人,而是以色列和猶太人。他們指,史匹堡美化了恐怖分子的動機,對他們太過維護,而且敘事角度也太平衡,扮和事老﹔相反,對以色列方面的反撲行動,卻有保留,而執行任務的特務人員,也充滿矛盾,令事件不再黑白分明。

史匹堡對指摘回應指,《慕尼黑》不是拍來賺錢的,就算賺了,他也希望可以買250部攝影機和投影機,分別送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兒童,讓他們拍下自己的故事,什麼也可以。所以,到今天我們可以發現,《慕尼黑》在荷李活的宣傳,並不像《強戰世界》那樣鋪天蓋地,早前在北美上映,甚至不搞大型首映禮,沒有紅地氈。到今天獲奧斯卡最佳電影、導演和劇本等大獎提名,在美國一直都只在有限戲院上映。

「黑色九月」事件重新披露

事件是發生在1972年9月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期間,名為「黑色九月」的恐怖組織,要求以色列釋放234名巴勒斯坦囚犯,但遭以色列官方拒絕,恐怖分子脅持11名人質與德國警方拉鋸21小時,卒在慕尼黑機場把人質全部殺掉。在《慕尼黑》片首20分鐘,便重新披露了這段真實事件的經過,不過戲玉不是如何殺戮,反而是如何報復。

以色列的報復行動,當時並沒有即時公開,反而在三天後暗中雷厲執行,行動名為「Wrath of God」(神譴行動)。由於行動機密,詳情細節一直只靠道聽塗說,坊間書籍和紀錄重組。據聞,當年以色列只派出5名精英特工,便起碼殺了13名相關人士。

5名特工包括,組長Avner,負責組織行動和募集組員,由《變形俠醫》的艾力巴拿飾演﹔組員Steve,最兇悍的殺手,由新鐵金剛丹尼爾基克飾演﹔拆彈專家Robert,負責拆彈和製造炸彈,由法國導演兼演員馬素卡索維茲飾演﹔偽造文件及假證專家Hans(漢斯史舒拿飾)和確保目標人物被殺及善後的Carl(錫朗希斯飾)。

Tony Kushner首個電影劇本

故事原載於小說Vengeance《復仇》,由加拿大記者George Jonas經各方資料蒐集後撰寫的,後來由《阿甘正傳》編劇Eric Roth改編成劇本,經史匹堡過目後,再指定交予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Tony Kushner為對白和情節定稿。這是文學大師Tony Kushner的第一個電影劇本,而且為影片定名為Munich,他解釋這是事發地點,是歷史事實,也是德國納粹的發源地,同時亦可避免令電影像小說那樣看起來過分挑釁,立場較中立。影片結局,更被評為充滿懸念,反思?戰爭與報復等種種無日無之的行為。